從LS50 Meta到Reference Meta系列,再到R Meta系列,KEF一步步對旗下產品進行更新,融入更先進的聲學技術。由此可以預見,全新的 KEF Q Meta系列推出只是時間問題。而KEF并未讓用戶等待太久,繼2023年推出R Meta系列后,KEF于2024年9月正式發布了搭載MAT技術的全新Q Meta系列。而此次評測選擇KEF Q Concerto Meta則是有一番深意,其中意味且聽我細細講來。
致敬經典,與眾不同
全新的KEF Q Meta系列共有八款產品,包括Q Concerto Meta、Q3 Meta和Q1 Meta三款書架箱,Q11 Meta和Q7 Meta兩款落地箱,Q8 Meta為杜比全景聲模塊音箱,Q6 Meta為中置音箱,Q4 Meta則是掛壁音箱。此外,還提供一款專屬的SQ1音箱腳架可選。產品布局完整,既能滿足日常音樂聆聽需求,也能搭建一套高品質的家庭影院系統。
在這些型號中,Q Concerto Meta顯得尤為特別,它是整個系列中唯一一款名稱不以數字命名的產品,其命名背后隱藏著KEF向經典致敬的深意。早在1969年,KEF推出了一款3分頻書架音箱Concerto。值得一提的是,Concerto當時使用的喇叭單元正式后來BBC傳奇音箱LS3/5A所使用的T27高音和B110中低音。并且與另外兩款書架箱不同的是,Q Concerto Meta多了一個低音單元,同時也是該系列中唯一一款3分頻的書架箱。注意!這里說的該系列不是這一代Q系列,而是自1991年第一代Q系列發布以來,第一款3分頻書架箱。
設計上,KEF Q Concerto Meta提供絲絨黑、絲絨白和胡桃木三種飾面,均為現代極簡家居風格的代表。黑白配色簡約百搭,適用于多種家居環境,而胡桃木飾面則突顯自然的紋理和觸感,滿足追求質感的用戶需求。此外,音箱配備兩款磁吸式網罩,安裝后與前障板上的Logo完美貼合,展現出高度的一體化設計,兼顧美觀與實用性。
安裝上網罩的效果
書架箱的3分頻設計
可以發現,大多數緊湊型書架音箱通常采用2分頻或者2.5分頻設計,但3分頻在這種體積的音箱中并不多見。當然,大型書架箱由于箱體空間充裕,采用3分頻設計并不罕見。然而,對于緊湊型書架箱來說,箱體空間有限,前障板面積狹小,無法容納3只獨立的單元,這使得2路2單元成為主流設計方案。如果想在緊湊箱體內實現三分頻設計,同軸單元無疑是最優解。而KEF專利的Uni-Q便是同軸單元中的佼佼者。
Q Concerto Meta搭載了第十二代Uni-Q同軸單元,值得注意的是,Q Concerto Meta的高音單元尺寸為0.75英寸,而Q3 Meta的高音單元尺寸為1英寸。這是因為單元尺寸越大,所覆蓋的頻響范圍也就越寬,這也是Q3 Meta分頻點設置為2.0kHz的原因之一,需要將分頻點下移,更順滑地去與中低頻段銜接。相較之下,Q Concerto Meta的分頻點分別設置為2.9kHz 和430Hz,這種精準的分頻設計充分發揮了三分頻音箱的優勢。與兩分頻音箱相比,三分頻設計的突出特點在于聲音頻段的劃分更加精細,每個單元各司其職,專注于特定頻段,從而實現更高的聲音清晰度和還原度。而兩分頻音箱由于低音單元需要同時兼顧部分中頻,常常在聲音細節表現上有所妥協。
第12代Uni-Q同軸單元
Uni-Q同軸單元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能夠突破傳統音箱“皇帝位”的限制,顯著拓寬聽音區域。這得益于其高音單元上獨特的冠狀波導器設計,能夠使聲音更加均勻地擴散,提供一致的聲場表現。中音單元采用了4英寸的鋁膜材質,在兼顧剛性和輕量化的同時,進一步優化了中頻表現。此外,Uni-Q同軸單元的外圍設計了淺號角結構,KEF稱其為Shadow Flare。這一設計可以延伸Uni-Q的波導效果,同時減少箱體邊緣的衍射干擾,讓高頻擴散更加自然流暢。Shadow Flare原本是專為旗艦產品而設計,如今也能在入門產品一親芳澤。
同軸單元外圍的淺號角設計Shadow Flare
打造更純凈的高頻與深沉的低頻表現
KEF Q Concerto Meta最大的亮點自然是加入了MAT技術(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),這項聲學技術是KEF與Acoustic Metamaterials Group聯合研發的。當喇叭單元工作時,聲音不僅向前傳播,還有一部分會向后傳遞。這些向后傳播的聲音會在箱體內產生反射,引發失真,從而影響音質。在音箱設計中,工程師會在單元后面加入不同的吸音材料,常見的有吸音棉,在其他品牌同樣可以發現在高音單元后方加入導管設計,目的便是吸收雜音,但是這種解決方案大約只能起到60%~70%的吸收效果。而MAT技術通過包含30個長短不一的微型通道,每個通道相當于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吸音器,能夠高效吸收高音單元后方多達99%的雜音,使高頻表現更加干凈、透亮且精準。
如果搭載了MAT技術,在同軸單元外圍就會有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字體
在低音單元方面,Q Concerto Meta采用了一個6.5英寸的紙盆單元,并在紙盆表面鍍上了一層鋁膜以增強剛性。這種設計確保了低音單元既能提供足夠的低頻沖擊力,又具備良好的瞬態響應。此外,低音單元采用了懸邊設計,擴大了振膜的位移范圍,從而實現更深潛、更飽滿的低頻表現。倒相孔被設計在音箱背面,這意味著在擺放時需要與墻面保持適當的距離,以避免低頻反射帶來的影響。當然,對于需要靠墻擺放的用戶,也可以使用附帶的海綿塞堵住倒相孔,以減少湍流效應造成的音染。
Q Concerto Meta采用6.5英寸的低音單元
音箱背面的倒相孔
Q Concerto Meta的接線柱
一次愉悅且富有層次感的聽覺體驗
每次欣賞搭載MAT技術的KEF產品,我總忍不住挑上一首琵琶曲作為開場,這次聽的是趙聰演奏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琴音一出,高頻的清澈透亮瞬間抓住耳朵,那一刻,我仿佛真正領悟了“嘈嘈切切錯雜彈,大珠小珠落玉盤”的意境。琵琶聲的快與慢交錯起伏,但毫無凌亂之感,每一個音符都精確且富有層次感。MAT技術仿佛為聲音騰出了更純凈的空間,使得泛音更為悠揚,像湖面上的漣漪層層蕩開。在強音部分,聲音的爆發力充足且干凈,而在弱音段落,細微的琴弦振動也得到了精準的呈現,層次感極強。
接著播放了雅克·奧芬巴赫的《地獄中的奧菲歐》序曲,節奏明快、流暢,樂曲以輕松的旋律和歡快的節奏充滿了喜劇的歡樂氣氛。整體的聲場開闊,動態范圍廣,在節奏變化的銜接做得相當出色,從悠揚緩慢的管樂逐漸加入更多樂器組成,細節處充滿悅動感。高潮部分節奏急促且歡快,但是樂器之間卻有很高的分離度,避免音場雜亂。在部分低頻弦樂部分,聲音充滿張力,沒有拖沓感。
人聲部分選擇了王菲《天空》這張專輯,王菲空靈的聲線在KEF Q Concerto Meta的演繹下,展現了出色的高頻延伸性,讓王菲的聲音更加純凈,入耳非常舒緩。伴奏中的鼓點并不震撼,但很有重量感。王菲的喉音、唇齒音都展現出來。王菲的喉音和唇齒音在Q Concerto Meta的解析下清晰呈現,卻毫無突兀感,反而增加了真實的質感。她聲音中特有的輕柔氣息感,被音箱捕捉得絲絲入扣,在高頻段尤其突出。Q Concerto Meta的音場深邃,人聲定位精準,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、立體感強烈的空間。
總結
在過去一年中,我聽過的眾多音箱里,KEF Q Concerto Meta的表現可謂名列前茅。它的聲音特質接近KEF R3 Meta,但是定價卻控制在萬元以內。在這一價位,能擁有一對3分頻設計并搭載如此先進聲學技術的書架箱,實屬罕見。Q Concerto Meta的技術與調音水平,讓它不僅在同級產品中脫穎而出,更展現出超越價位的實力。我甚至可以預見,這款音箱將會在國內外行業評選中斬獲多項大獎。
基本技術參數
●音箱類型:三分頻低音反射書架式音箱
●頻率范圍:40Hz-20kHz(-6dB)
●頻率響應:48Hz-20kHz(±3dB)
●分頻點:430Hz、2.9kHz
●靈敏度:85dB(2.83v/m)
●最大聲壓級:108dB
●尺寸(H×W×D):415×210×315 mm
●重量:9.5kg/只
●參考價格:9980元/對